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

沒人結帳的超市,什麼都自己來

第一次在超市裡要結帳還找不到人。

自助收銀機來源網址

旅行過程中解決三餐是民生必需問題。幸好觀光景點周邊都有解人飢腸處。畢竟是景點,總有攤販營觀光財。在法國,滿街都是法式三明治。便宜點的一個價格約3歐,相當於臺北的一個雞腿便當。如果多帶一罐可樂,多加了2歐,那就是一般速食店的價格了。

當然,不一定每次都要選擇路邊的三明治,也不需要每次都選擇餐館(一次10歐起跳)。幸好胖腳這次住的地方附近都有許多超市,如果願意的話,價格相較下更加的親民。當然,超市也有缺點,大概過了六點超市都關門了。身為短暫的過客,每天的行程很滿,回到住處都十點過後,怎麼有時間到超市?

鹹塔、法式三明治、拿鐵,12歐

沒辦法,六點下班是他們的習慣。如果真的堅持要等到十點左右才買,還是會有零售店開到十點過後,只是價格就沒超市親民了。

旅途的最後一站,胖腳到倫敦去。倫敦的生活方式倒是和臺北類似!倫敦的超市通常開到晚上十點,對於趕行程的背包客,無疑是一大福音!畢竟倫敦的物價,價錢可是比巴黎活生生多了快兩倍,有超市對胖腳來說,簡直是救命來的。只是第一次結帳時,胖腳傻眼了。

沒有人啊!

只有一排排的機器!

當然按下服務鈴,馬上會有人來幫忙。不過這情形只在結帳過程不會使用機器,沒有人會到你面前收錢。

聽說歐洲人人工是出了名的貴,只要牽扯到服務的,價錢馬上多出一倍。在這裡人的尊嚴非常有價值,但我沒想到「機器化」會機器化得這麼徹底。

兩個套餐,加起來13鎊

其實在法國的超市裡早就看過自動結帳櫃檯,可因為大部分的超市還是像大潤發、好市多一樣,結帳處擠滿了人潮,就算有自動結帳櫃檯,但那畢竟還是少數。就好像臺灣的圖書館雖然都有推行自動借書的機器,但是真正要借書,一般市民還是喜歡到櫃台給人刷,這樣消費者的感覺可親切多了。

還記得在法國時,有個法國人車裡裝著一堆東西,看我們背包客手上只有一個瓶裝水,很客氣地讓我們先結帳了。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從自動結帳機裡可看不到。
而在英國,沒有長長的結帳櫃台,只有數不盡的,超多的小型的方形的機器。

如果你比較不知羞恥的話,記得在有提供早餐的旅社吃飽一點!
下一餐或許可以省一些(但也比較不健康)。

英國人講求效率的態度,不僅從超市的自動櫃檯看出端倪,從他們消費方式也可以體會得出。舉例來說,胖腳在車站商場時,當地有名的日用品連鎖店羅列了整面牆的冷藏食品,彰顯了上班族的忙碌生活。付錢時,他們就拿出信用卡,猶如使用悠遊卡般在店員面前碰觸刷卡機,一筆帳就付出了。我想,我們這群使用現金做交易的觀光客,還真是突兀得很顯眼。

使用自動結帳機,少去了人事成本,但同時也少了點人性的溫馨。或許這是科技化的必然結果,將來會有更多低操作度的行為被機器取代。不過,是不是每個國家都適用機器取代人工呢?過往看的英式推理劇總說倫敦是罪惡的都市,實際到了倫敦,見到的大多都是禮貌、有教養的紳士淑女。或許是這裡的服務業者態度都相當有耐心,有任何疑問,他們也竭盡全力來幫忙解答。這種對人的友善,可能也說明了歐洲火車票不像臺灣鐵路要刷過車票才能進閘門(雖然在火車上還是會驗票)的原因。這種機械化,得建立在普遍互信的原則上。